記一例濕疹患者的診治經驗

病例編號:#11*2*4*

H小姐 1973年生

初診日期:90.01.18

主述:

全身皮膚起紅色斑疹,內有水流出,搔癢─發作迄今前後約八年了,雖經多處醫院診所治療,百治不愈。

癢作時局部有熱灼感;

 

臨床思路:

01.全身皮膚起紅色斑疹,內有水流出─此為濕疹;

02.癢作時局部有熱灼感,斑疹色紅─夾有熱邪之象;

03.依此判斷乃係濕熱為患所致,治宜利濕清熱;

 

處方:

胃苓湯8.0 土茯苓 1.5 薏苡仁 1.5 黃解散 6.0

以上為一日份,分四包服,取一週份;

 

次診:90.01.31

服上方三四天後,患部即不再流水

但局部仍覺搔癢,並有脫屑現象

 

臨床思路:

患者服藥三四天後,患部即不再流水,是當初診斷本症係濕熱之邪為患,治宜清熱利濕乙節,在治療方向上是正確的,效不更方,故同方再取兩週。

再者,為加強治療效果,另外開立水藥處方如下,主方為四妙散加味;

 

處方:同1/18方,日四服,取兩週份;

 

另開水藥:

蒼朮 四錢 黃柏 二錢半 川牛膝 四錢 薏苡仁 一兩

土茯苓 一兩 苦參根 一兩 白蘚皮 五錢 黨參 四錢

茯苓 三錢 澤瀉 三錢 車前子 三錢 桑白皮 三錢

枇杷葉 三錢 生甘草 錢半

五付,水煎服;

 

三診:90.02.15

服上方─兼服水藥─後,局部皮膚未再潰破流水

但皮膚仍覺微癢

自覺若有腸胃症狀─如嘔吐或下利時─即易導致皮膚搔癢情況加重;

 

臨床思路:

中醫基礎謂:脾主濕,患者稱若有腸胃症狀─如嘔吐或下利時─即易導致皮膚搔癢情況加重者,明確指出係脾濕所致之疾患,治宜健脾利濕;

前此所開水藥處方雖然有效,但藥性偏涼,長期服用恐於脾胃有礙,乃改以調理脾胃為主,處方如下;

 

處方:

半夏瀉心湯 6.0 延胡索 1.0 蒲公英 1.5 香附 1.5

厚朴 1.0 藿香正氣散 5.0

以上為一日份,分四包服,取一週份;

 

水藥:

黨參 四錢 茯苓 三錢 蒼朮 五錢 土茯苓 八錢

茯苓 六錢 薏苡仁 六錢 厚朴 二錢半 陳皮 二錢半

炒麥芽 三錢 神麴 三錢 山楂 二錢半 炙甘草 錢半

桑白皮 三錢 枇杷葉 二錢半

五付,水煎服

 

四診:90.04.12

患者三診之後,長服2/15三診所開水藥處方,最近皮膚未再潰破流水,但還會癢;

自覺腸胃功能欠佳時,皮膚搔癢情況加重;

 

臨床思路:

服上方後,皮膚潰破傷口漸次愈合,未再潰破流水,然搔癢情況尚未全愈,當以健脾利濕為主,稍加清熱及行走肺經之品(因肺主皮毛),處方茵陳四苓散加味;

 

水藥:

蒼朮 四錢 白朮 二錢半 澤瀉 三錢 茯苓 三錢

豬苓 三錢 茵陳蒿 五錢 薏苡仁 六錢 土茯苓 一兩

北耆 六錢 丹參 四錢 桑白皮 三錢 廣陳皮 二錢半

浙貝 四錢 生甘草 錢半

 

五付,水煎服;

 

後記:

H小姐前後來診四次,服完這四次所開處方之後,纏綿八年,歷經多處醫院診所皮膚科所開各項消炎、抗組織氨及類固醇等諸多內服、外塗藥物,百治不愈之濕疹,病愈十之七八,只有皮膚仍有微癢未曾全愈;

據H小姐多年後補述,彼所患濕疹最嚴重時,於右小腿外踝尖上側三寸左右,約當絕骨穴部位,有一大小如十元硬幣之傷口,色淡白不紅,長年流水而不能收口,是故平素從不敢穿裙子,只能穿長褲以遮住患部,初時未作防護措施,在下班返家之時,以患部被布料黏住已久,在脫下長褲之際,連同患處附近皮膚均被撕下而痛不可忍,事後乃常年在傷口四周貼上棉條加以墊高,以免重蹈覆轍,經年累月苦不堪言云云。

 

有關中醫學對濕疹概念特性之分析:

1、考中醫所稱之濕疹,與西醫皮膚科所診斷之濕疹,兩者之概念似乎不完全等同。

中醫所稱之濕疹一定要符合幾個條件─

1-1、   患部皮膚會起大小不一的水泡,以針尖挑破水泡,裡頭會有水狀液體流出;

1-2、   患部皮膚大多在肚臍以下,或皮膚有皺摺之處─如兩側鼠蹊部、兩大腿內側、兩下肢及足部等處。

1-3、   患者在出過汗後,或被水浸濕患部之後,會覺得皮膚搔癢情況加重;

1-4、   在陰雨潮濕的季節,患者會感覺特別的癢;

 

所以,當某些皮膚搔癢患者轉述西醫皮膚科醫師的診斷時,有所謂的乾性濕疹之病名者,這是我們中醫界所不能理解的概念。

 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臨診心得集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