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診所張醫師預訂於11月16~20日(週六至週三)出國考察,期間門診暫停,
11月21日(週四)起恢復正常門診,特此公告。
未能一一通知,不週之處,敬請
見諒!
張順晶中醫師 敬啟 2013/10/31
本診所張醫師預訂於11月16~20日(週六至週三)出國考察,期間門診暫停,
11月21日(週四)起恢復正常門診,特此公告。
未能一一通知,不週之處,敬請
見諒!
張順晶中醫師 敬啟 2013/10/31
基本資料:病歷編號:#1*4*1
姓名:L小姐
出生年:1986
初診:102/09/11
主訴:
一向月經不是很準,上次月經6/27來的,迄來診時仍未行,逾期約兩個半月了,曾經服過婦產科醫師所開催經西藥,仍未見經行;
兩手脈沉取─左尺脈沉細帶澀象,重按力減;
舌紫紅暗,尖紅,苔薄根微黃;
大便每天有;
腹診:
全腹肌肉稍瘦削,上腹角狹窄,兩脅下略有抵抗,屈膝按之右脅下微覺苦滿,臍上微悸,臍左偏下側按之壓痛明顯,臍下虛軟;
臨床思路:
1-1、 由患者腹診所見─上腹角狹窄,兩脅下按之有抵抗,屈膝按之仍覺右脅下苦滿等項可知,患者有精神易於緊張,容易操心煩惱,不容易放鬆自己等神經質傾向,此即中醫所謂肝氣鬱結之證是矣。
1-2、 L小姐臍左偏下側(約當肚臍及髂骨上緣連線的中間點處),按之有明顯壓痛,配合患者脈診見左尺脈沉細而帶有澀象,舌質暗紅之見證,判斷係屬瘀血,女性患者有此壓痛者,有很高比例易見有月經不調之症。
1-3、 臍上至心下部位有動悸者,多見有容易心下痞脹,時多噯氣或多矢氣等消化不良現象。
1-4、 臍下部位按之肌肉虛軟者,為腎虛指標,容易有腰痠、小便頻數、耳鳴等所謂腎虛之證。
綜合上述見症,處以疏肝解鬱,合以通經化瘀,同時建議患者赴婦產科抽血檢查,以了解是否有內分泌失調現象。
處方:
逍遙散6.0 香附1.0 鬱金1.0 蒲黃 1.0
五靈脂 1.0 少腹逐瘀湯 4.0
以上為一日量,分三服,取七日份。
次診:102/09/18
L小姐服上方一週,月經仍然未行(上次6/27來);
兩手脈沉取─弱;
舌紫紅暗,尖紅,苔薄;
服上方,大便日一二行,稍軟─但欲解便前不覺腹痛,微覺裡急─很怕冷;
L小姐因月經停了兩個多月,所以在初診過後的次日,很積極地去婦科醫院做了抽血檢查,各項檢驗結果如下─
9/12檢查:
WBC=6100; RBC=450; Hb=13.2; Hct=40.9;
MCV=90.9; Plt=27.0; Na+=145;
TSH=1.88; Prolactin=28.24;
LH=67.06; FSH=30.22; E2=387;
在各項檢驗數據中,除泌乳素(Prolactin)值偏高(一般正常值要小於24)之外,餘項數據並無顯著異常。
臨床思路:
2-1、一般正常生理情況下,婦女在受孕後,乳腺開始發育,或產後,為了哺育母乳的需要,血液中的泌乳素濃度就會升高,在哺育母乳的期間,月經就會止而不行。
2-2、由9月12日各項檢驗數據結果,可以斷定L小姐之所以月經過期逾兩個半月未行者,與泌乳素(Prolactin)值過高有關。
2-3、憶及大陸名醫王幸福中醫師在其大著─杏林薪傳一書中,曾經提及炒麥芽治婦女回乳的特效,乃處方如下;
處方:
溫經湯6.0 麥芽3.0 山查1.0 當歸四逆湯 4.0
以上為一日量,分三服,取七日份。
另開水藥處方:
單一味炒麥芽,每用二兩,以水2000cc,先泡30分鐘,煮沸後,滾約15~20分鐘,以之代茶,隨時飲之。
三診日:102/10/04
主訴:
服上方─兼服麥芽茶─後,月經9/28來了,(上次6/27來);
平素手汗多,緊張時尤甚;
兩手脈沉取─弱;
舌紫紅暗,尖紅,苔薄;
月經既行,轉方調整體質,改為治療手心多汗。
處方:
真武湯6.0 附子1.0 肉桂0.50 益母草1.0
車前子1.0 苓桂朮甘湯4.0
後記:
3-1、許小姐第三次來診時談及,上次到中藥房買的炒麥芽共五包,只煮來喝了三包,月經就來了,之前曾經吃過某婦產科所開的催經藥也無效,心裡又怕是不是裡面有賀爾蒙的成分,心裡壓力很大,這下服藥後很快經來,欣喜之情,溢於言表。
3-2、本例能夠確認患者係因泌乳素(Prolactin)值過高所致之經閉不行,並及早轉方因應,與患者接受建議後很快配合抽血檢驗有關,做為一名中醫師,處當今之世,如何在勤求古訓之外,多方吸收新知,以增進診斷的正確性,並能確當使用高效古方,實在是值得中醫同道努力的課題。
病例編號:#11*2*4*
H小姐 1973年生
初診日期:90.01.18
主述:
全身皮膚起紅色斑疹,內有水流出,搔癢─發作迄今前後約八年了,雖經多處醫院診所治療,百治不愈。
癢作時局部有熱灼感;
臨床思路:
01.全身皮膚起紅色斑疹,內有水流出─此為濕疹;
02.癢作時局部有熱灼感,斑疹色紅─夾有熱邪之象;
03.依此判斷乃係濕熱為患所致,治宜利濕清熱;
處方:
胃苓湯8.0 土茯苓 1.5 薏苡仁 1.5 黃解散 6.0
以上為一日份,分四包服,取一週份;
次診:90.01.31
服上方三四天後,患部即不再流水
但局部仍覺搔癢,並有脫屑現象
臨床思路:
患者服藥三四天後,患部即不再流水,是當初診斷本症係濕熱之邪為患,治宜清熱利濕乙節,在治療方向上是正確的,效不更方,故同方再取兩週。
再者,為加強治療效果,另外開立水藥處方如下,主方為四妙散加味;
處方:同1/18方,日四服,取兩週份;
另開水藥:
蒼朮 四錢 黃柏 二錢半 川牛膝 四錢 薏苡仁 一兩
土茯苓 一兩 苦參根 一兩 白蘚皮 五錢 黨參 四錢
茯苓 三錢 澤瀉 三錢 車前子 三錢 桑白皮 三錢
枇杷葉 三錢 生甘草 錢半
五付,水煎服;
三診:90.02.15
服上方─兼服水藥─後,局部皮膚未再潰破流水
但皮膚仍覺微癢
自覺若有腸胃症狀─如嘔吐或下利時─即易導致皮膚搔癢情況加重;
臨床思路:
中醫基礎謂:脾主濕,患者稱若有腸胃症狀─如嘔吐或下利時─即易導致皮膚搔癢情況加重者,明確指出係脾濕所致之疾患,治宜健脾利濕;
前此所開水藥處方雖然有效,但藥性偏涼,長期服用恐於脾胃有礙,乃改以調理脾胃為主,處方如下;
處方:
半夏瀉心湯 6.0 延胡索 1.0 蒲公英 1.5 香附 1.5
厚朴 1.0 藿香正氣散 5.0
以上為一日份,分四包服,取一週份;
水藥:
黨參 四錢 茯苓 三錢 蒼朮 五錢 土茯苓 八錢
茯苓 六錢 薏苡仁 六錢 厚朴 二錢半 陳皮 二錢半
炒麥芽 三錢 神麴 三錢 山楂 二錢半 炙甘草 錢半
桑白皮 三錢 枇杷葉 二錢半
五付,水煎服
四診:90.04.12
患者三診之後,長服2/15三診所開水藥處方,最近皮膚未再潰破流水,但還會癢;
自覺腸胃功能欠佳時,皮膚搔癢情況加重;
臨床思路:
服上方後,皮膚潰破傷口漸次愈合,未再潰破流水,然搔癢情況尚未全愈,當以健脾利濕為主,稍加清熱及行走肺經之品(因肺主皮毛),處方茵陳四苓散加味;
水藥:
蒼朮 四錢 白朮 二錢半 澤瀉 三錢 茯苓 三錢
豬苓 三錢 茵陳蒿 五錢 薏苡仁 六錢 土茯苓 一兩
北耆 六錢 丹參 四錢 桑白皮 三錢 廣陳皮 二錢半
浙貝 四錢 生甘草 錢半
五付,水煎服;
後記:
H小姐前後來診四次,服完這四次所開處方之後,纏綿八年,歷經多處醫院診所皮膚科所開各項消炎、抗組織氨及類固醇等諸多內服、外塗藥物,百治不愈之濕疹,病愈十之七八,只有皮膚仍有微癢未曾全愈;
據H小姐多年後補述,彼所患濕疹最嚴重時,於右小腿外踝尖上側三寸左右,約當絕骨穴部位,有一大小如十元硬幣之傷口,色淡白不紅,長年流水而不能收口,是故平素從不敢穿裙子,只能穿長褲以遮住患部,初時未作防護措施,在下班返家之時,以患部被布料黏住已久,在脫下長褲之際,連同患處附近皮膚均被撕下而痛不可忍,事後乃常年在傷口四周貼上棉條加以墊高,以免重蹈覆轍,經年累月苦不堪言云云。
有關中醫學對濕疹概念特性之分析:
1、考中醫所稱之濕疹,與西醫皮膚科所診斷之濕疹,兩者之概念似乎不完全等同。
中醫所稱之濕疹一定要符合幾個條件─
1-1、 患部皮膚會起大小不一的水泡,以針尖挑破水泡,裡頭會有水狀液體流出;
1-2、 患部皮膚大多在肚臍以下,或皮膚有皺摺之處─如兩側鼠蹊部、兩大腿內側、兩下肢及足部等處。
1-3、 患者在出過汗後,或被水浸濕患部之後,會覺得皮膚搔癢情況加重;
1-4、 在陰雨潮濕的季節,患者會感覺特別的癢;
所以,當某些皮膚搔癢患者轉述西醫皮膚科醫師的診斷時,有所謂的乾性濕疹之病名者,這是我們中醫界所不能理解的概念。